任性、一意孤行是我個性裡的劣根,不斷造成別人的困擾是我一直無法卸下的罪孽。

      今年元旦過後沒幾天,偉偉發生了在課堂上用言語頂撞導師的事,在還來不己及了解來龍去脈前,我已經先陷入罪惡感的桎梏。事情發生的隔天,才踏入辦公室裡,同事們正說著這件事,在我還搞不清楚原委時,同事對我說:
      「偉偉都被你寵壞了!你對他太好,讓他現在跟老師講話都沒大沒小!」
當時我腦袋突然空白了,唯一記得的是要保持笑容,不然現場的氣氛一定會很尷尬。佑仲後來親自的把事情說給我聽,從他當時的用詞與情緒,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生氣,即使事情已過了一天,當他娓娓道來時,依舊掩藏不住激動。

      突如其來的事件,讓我暫停了當天對偉偉的課輔,因為我不曉得如何去面對他,甚至刻意閃躲與他見面。當放學時的碰面,我居然不知道要說什麼?不知道要用什麼情緒面對他?

      下班回家的路上,遠離了孩子們後,我開始不斷的思考整件事情,直到回家、直到睡覺,直到天越來越亮…

      打從回學校實習,我毫不遮掩對偉偉的關心開始,總會聽到同事對我說:「你對他太好了!」、「你太寵他了!」,當我最後幫他課輔的這一個多月裡,聽到這些話的機會更是頻繁。可是當時的我卻從不以為意,只是一股腦兒的想去做我認為對的事情,只是任性的想去實現一些自己的想法。想法還沒看到結果,我對偉偉的好卻已經先寵壞了他,讓他模糊了學生與老師之間那條屬於「尊重」的界線,讓他成為一個目無尊長,會與老師針鋒相對的孩子。

      發生了這件事情後,應該就此打住才是上策,免得越來越糟,只是我選擇再任性一次。 思索過後,我寫了封給佑仲,除了道歉與感謝他的包容之外,也請他再忍受我的任性一次,離學期結束只剩二、三個禮拜,請讓我把這件事做完,因為我不希望讓孩子感受到被放棄的味道。

      學期結束後,我決定不再主動的去接觸偉偉,因為我的觀念是錯誤的,再這樣下去對偉偉、對佑仲都不好,錯誤的引導一個孩子,又造成一個老師的困擾。六下,我選擇不再主動的跟佑仲聊起偉偉,但貼心的佑仲,卻一如往常的會與我分享偉偉的學習點滴,只是每次笑笑的與他聊完後,一轉身,卻是滿腦子的內疚與罪惡感,因為我總會想起自己曾經闖下的禍。

      回頭想想,也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,沒尊重佑仲的意見,又仗著與佑仲的交情強硬進入一個導師的專業範圍,還好自己遇見的是佑仲,換成別人應該早已破口大罵,或是在心裡氣到不行了吧!而矇蔽我、推使我如此任性的,或許是一份不自覺的自大,我以為我真能改變這孩子些什麼,或是這孩子會為我而改變些什麼,改變是有了,只是沒想到讓我如此不堪。

      一意孤行、膽大妄為,太過堅持己見的個性,結果還是不行,還是會造成身邊人的困擾。年輕、經驗不足,卻又似乎很有想法的堅持某些理念,果然行不通,要當一個老師看來我還要學習的東西太多、太多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o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