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平常騎車就會去注意路邊的風景,但自從幾次的濕地遊之後,自己變得更愛去欣賞上班沿途的景色,農田、魚塭、水塘、枯樹……,即使一樣的點,也會因為天氣、季節和人為因素的變化而產生許多不同的風貌。

幾個禮拜前突然發現學校附近的堤防邊,原來有片水塘和小濕地,一開始只因為迷上周圍和裡面因季節而枯黃的草、樹,開始習慣上班路過時減慢速度觀賞。



後來慢慢發現,小濕地裡似乎住著許多的鳥,經過幾次的觀察,發現這些鳥似乎不是自己常見的種類,不大的身軀,走起路來總會翹動著屁股的白羽毛真是可愛,不過由於自己根本不懂鳥類,所以也不知道這種鳥的資料要如何查起。
 
幸好還有佑仲的好眼力,原來佑仲比我還早發現這些鳥群,特徵也看得比我詳細,於是我靠著自己加上佑仲的觀察結果,終於好運的查出了這些鳥的正確名稱─紅冠水雞。
 
紅冠水雞是台灣常見留鳥,雖說常見我卻是長這麼大才看到。

 
對紅冠水雞有了初步的認識後,我開始習慣每天上班路過時,停下來好好的欣賞他們幾分鐘,越看越覺得這些鳥真是可愛,也越來越不能滿足這樣的觀賞距離,開始想要弄把望遠鏡,想把我的相機裝上砲管,只希望可以把牠們看得更清楚,拍得更仔細。
 
今天下班路過時,氣候正好,於是明知自己的相機無法清楚捕捉下他們可愛的身影,還是傻傻的像個小偷一樣,把車停得遠遠的,然後躡手躡腳的靠近小濕地。

 
只是紅冠水雞的警覺性和群性真的太強了,一感覺有人靠近後,夠意思的只是躲進草叢裡,惡劣的居然整群飛起,跑得遠遠的。
 
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,在我努力扮演木頭人之下,太陽下山前,總算讓我捕捉到一些影像,雖然都是遠景,紅冠水雞根本都看不清楚。



 
這幾天的早晨,發現濕地裡似乎多出現了一種新鳥類,但是沒了佑仲的好眼力,我自己所能觀察道的特徵資料不足,暫時還無法得知鳥的正確名稱,唯一在外型上很明顯的是牠細長的嘴與腳,以及腹部看似白色的羽毛。
 
沒了佑仲的好眼力,站在濕地旁發現我更需要望遠鏡和砲管,只是3600元的消費券好像不太夠ㄋㄟ,馬總統,怎麼辦才好呢?哈哈~
 
 
 
 
圖片原始出處:台中縣永續教育環境資訊網 http://ee.tcc.edu.tw/09images/nature_pic/C1/html/index.htm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o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