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個孩子,患有輕微智能障礙,三年級的數學她已經跟不上,可是不同於一般智能障礙的孩子,每次下課後,她總會抱著課本、習作或是我上課出給孩子們的練習題來到我的桌邊,告訴我:「老師教我,我不會。」。

     我有一個孩子,天資聰穎,卻是個被寵壞的獨子,懶、驕縱,目無尊長,對他的容忍已經開始干擾到我的教學,科任老師更是抱怨連連,循循善誘卻收不到任何效果,前輩們都說:「這種孩子只要重重的體罰他一次,他就會立刻收歛心性。」。

     我有一個孩子,即使已經有上安親班卻總是無法完成功課,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,生活習慣很差,個性卻很單純、熱心、憨厚,聽說他已經是家裡程度最好的孩子,他的姐姐們連字都不認得,他的前任導師說:「多看他的優點,其實他很可愛。」。

     我還有近十個單純只有學習稍微落後的孩子,一部分是因為不認真,一部分是因為能力上的差距,偏偏父母又無法去照顧他們的學習。想問心無愧,不想讓孩子們在這個階段錯過學習,於是我貪心的對自己說:「試著拉拉看吧!拉得起來多少算多少。」。

     一開始我太貪心,我瘋狂的把自己課餘時間都給了這些我認為需要幫助的孩子,下課、午休和週五中午放學後的時間全排滿了,於是上課鐘響就講課,下課鐘響就幫需要的孩子進行補救教學,唯一堅持留給自己的是下班後的時間,我想要運動,因為那是讓我充電的良方。

     或許是我體力太差,也可能是我經驗不足不得要領,也或許是我的孩子們真的太多了,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耗去的精力似乎已超出我所能負荷的,每天下班後的疲憊,讓我連去打球時都心有餘而力不足,回家後更是一坐下來,眼皮就不聽話的快閉上了。

     突然,我想起隆‧克拉克在「人格特質最重要」裡提過:「懂得取捨才能面面俱到…,我們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,不然,只會很快油盡燈枯,在事業上熱情不再,落得意興闌珊,反而不能做出可長可久的貢獻。」。

     所以我改變了作法,每天到了學校就面臨要做許多的選擇與放棄,選擇是因為必須緊急補救,放棄只是暫緩處理,只是每當做出一些放棄時,卻會有罪惡感,因為我一直認為當一個老師,腦袋裡不應該出現「放棄」這兩個字,即使我並不是真的要完全放棄。

     我開始試著留一點課餘時間給自己,輕鬆的陪其他的孩子說說話、一起出去玩,為自己煮杯咖啡,和同事聊聊天,甚至只是坐在位置上,靜靜的看著教室裡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也好。

     回想起那段沒有讓自己喘息的日子,其他的孩子不懂老師的用意,總是問我說:「老師,你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好?」。等自己後來留出一點給自己,才發現其他的孩子們也需要老師,他們也想跟老師說說話,也想跟老師分享下課時畫的塗鴉,也想跟你分享生活中的趣事,也需要你的關心、注意、讚美和陪伴。

     即使如此調整自己的心態,不能逃避的是自己確實還是愧對了一些孩子,尤其當你有時一察覺,發現孩子的問題還在時,總會感到懊惱。我想有天當我們要分開時,或許該跟孩子們好好的道歉,請他們原諒老師的經驗不足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o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