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http://www.blood.org.tw/

第一次目睹捐血,是在五專的時候。
 
有天依照平日習慣,提著便當進到學生活動中心,準備到三樓的社辦和大家一起用餐,經過二樓時,發現平日空曠、留給學生自由使用的大廳擺滿了躺椅,和聚集了許多許多護士,躺椅也早已躺了不少熱學生。
 
不曉得自己是對血還是針頭有莫名的恐懼,每次打針前,當護士請我將拳頭握緊時,我看似用力握拳,事實上只有裝出樣子,拳頭早已癱軟無力。
 
是的,我是俗辣,哈哈!
 
這個捐血活動舉辦兩天,所以當天用完餐後,整個下午我都在恐懼與行動間猶豫,直到後來聽了些同學傳回來不知真還假的花絮,害怕的我就打退堂鼓了。
 
直到現在記憶猶新的,是有位同學帥氣在漂亮護士面前說他一次要捐500 c.c,沒想到捐完後,居然頭暈,一直躺在躺椅上直到下午第一節上課鐘響,還無法起身,只好羞怯的要求護士,幫他輸250 c.c回去。
 
這件事當時我還信以為真,後來自己捐過後,猜想應該是個笑話吧!
 
後來直到專六(咦,不是五專,怎麼有專六?咳咳……,不要問,沒人會當你是啞巴啦!)畢業前,有次自己在街上閒晃時,發現有捐血站,這次倒不知哪來的勇氣,不假思索的就進去了。
 
只是第一次還是發生了些糗事,明明是右撇子,我卻用左手捐血,過慢的輸出速度,還被護士小姐小小“教育”了一頓。
 
而當針頭準備插入就已癱軟的手,在護士插完針頭、命令拳頭必須一張一合運動後,勉強靠著意志力動作的手,居然開始產生一陣酥麻感,麻得我整個人感覺好癢,癢到忍不住的笑了起來,我想當時那位護士一定覺得這位年輕人怪怪的!
 
在那之後,好幾年就都沒再捐過血了,尤其大學生活作息大亂,根本不具捐血的資格,再次捐血已經是去年七月的事了。
 
去年七月末旬,考完雲林教師甄試那天,和之前的幾個學生相約虎尾吃飯。當我到虎尾時,他們卻還在半路,正想著自己該怎麼消磨時間時,發現捐血站就在我的旁邊,望了望,雖然是假日,可是似乎還有營業,於是二話不說就走進去了。
 
後來,捐血變成自己的習慣,每兩個月到時,總會剛好有那麼一個契機可以順便捐血。
 
捐久了,自己偶爾也會和護士聊聊,才知道他們也有他們辛苦的地方,颱風來時的颱風假,根本不甘他們的事,大的捐血站不能休息,因為醫療機構隨時需要仰賴他們的供血,小的捐血站也不能休息,因為這樣突來的假日,反而有些平日無法前來捐血的民眾才有時間,甚至利用這機會全家老小一起出動的家庭大有人在。
 
什麼樣的想法讓自己後來可以持續的捐血?也許這也是件善行吧!平日不見得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,但這小小的一個動作,可能幫助一個人延續自己的生命,可能幫助一個人捱過一場生死攸關的手術。
 
沒花到你什麼力氣,可以幫助人,捐血中心還免費幫你檢驗血液,何樂而不為呢?下次經過時,如果有時間,請你也挽起衣袖,捐出你的熱血吧!呵呵……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o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